国产激情免费,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动漫,欧美99精品,日本欧美在线视频,日韩美一区,韩日三级视频,第一福利在线视频

系統檢測到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無法獲得最佳的使用體驗,建議您更換其他瀏覽器或 升級您的瀏覽器。(使用360瀏覽器訪問請選擇極速模式)
關閉
{{settrSelectedText ? settrSelectedText : '更新時間'}}
{{sexSelectedText ? sexSelectedText : '性別'}}
{{ageSelectedText ? ageSelectedText : '年齡'}}
{{settrSelectedText ? settrSelectedText : '更新時間'}}
選擇城市
切換城市分站,讓我們為您提供更準確的信息

當前選擇城市:總站
總站 {{item.sitename}}

我市高質量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時間: 2018-09-05 17:40 分類: 新聞資訊 來源: [轉載]

請用微信掃一掃 瀏覽量: {{clickNum}}

讓產業園美了鄉村富了民

  每到周末,位于恩陽區觀音井鎮的萬壽生態農業休閑康養產業園都會迎來不少游客。村落、景區、田野、農家與游人的笑臉,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山野畫卷。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是我市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2011年以來,巴中加大特色農業園區建設力度,加快推進園區的新建、改造和提升,促進了特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根據2017年統計數據,我市農業園區初具規模,整合資源建成平昌現代茶業科技園區、巴州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通江銀耳產業園區、恩陽蓮藕產業融合園、南江元頂子茶葉旅游產業園等5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平昌三十二梁現代茶業科技園已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

  A建起產業園 村民家門口領"雙薪"

  2014年春節,在西安從事工程建設的張云生返鄉,他和幾名同鄉站在觀音井鎮萬壽村的土地上,暢想著如何改變眼前這片荒山。同年,他回鄉創辦三棵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生態農業”和“巴山民宿”為著力點,對萬壽村進行了升級打造。

  萬壽村,是2016年“摘帽”的建檔立卡貧困村。村子不但甩掉了“窮帽子”,還依托獨有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建成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昔日貧困村走出了一條“破繭成蝶”的蛻變之旅。

  近年來,三棵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流轉萬壽、鳳儀等四個村土地3000多畝,改造萬壽湖620畝,新建環湖游道2.5公里,發展稻—魚(蝦)產業,新建肉牛、山羊養殖場一個和貧困戶代養牛羊圈舍27處。積極探索聯結機制,在發展產業的同時,帶動農戶增收。

  一方面,農戶有“雙保底”收入,農戶將土地入股到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每畝600元的租金保底,投產后按總收益的10%,給土地承包戶分紅保底;另一方面,對當地農戶實行“雙優先”就業,優先租用四個村貧困戶的土地發展產業,優先安排貧困戶就業。目前四個村共有貧困戶117人在園區務工,帶動87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100元/年。76歲村民王大文對自己拿固定工資的日子很滿足,“我長期生病,不能干重的體力活,以前就是打零工,現在好了,我在園區做點打掃的簡單活計,一年能掙一萬多塊錢,再加上土地流轉的租金,這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B農旅融合 打響特色區域品牌

  “秦巴仙境出好茶,云頂茶香沁人心”。2015年開始,每年4月“巴中云頂”茶文化旅游節都在國家4A級景區——平昌三十二梁開幕。遠道而來的游客走進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農耕博物館、茶葉加工廠,感受巴中茶旅文化的獨特魅力。

  走進平昌縣三十二梁,成片的茶園蒼翠欲滴。以茶為媒,茶旅融合是平昌縣發展生態旅游的一抹亮色。近年來,該縣茶產業的發展讓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茶葉銷售走出了傳統市場的藩籬,旅游市場也因茶園美景而吸引了更多游客。

  對于如今的變化,云臺鎮龍尾村貧困戶蔡志儒連呼意外。“四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村里的人能走的都走了,只剩百十來人。”蔡志儒說,靠著發展茶產業,帶動了鄉村旅游,外出務工的人也陸續回來,目前已有1000多人。他和老伴都在園區打工,加上土地流轉租金,一年兩人能掙5萬多元。

  蔡志儒切身感受到的變化,得益于平昌縣在脫貧攻堅中,科學規劃產業布局,規模發展特色產業,有機融合微園經濟,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綠色發展之路。如今,平昌縣在“巴山云頂”公共品牌下,已創建“秦巴云頂”“秦巴茗蘭”“蜀山秀”“筆峰瑞芽”“皇山雀舌”等茶葉品牌13個,其中7個品牌獲第五屆、第六屆中國·四川國際茶博會金獎,“秦巴云頂”“秦巴茗蘭”獲2016年度“國飲杯”一等獎,“秦巴茗蘭”“巴靈雀舌”獲得2017年度“亞太杯”特別金獎,“蜀山秀”獲2017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

  C引進龍頭企業 玩轉科技+農業

  開闊的園區廣場,平整的道路,智能化的溫控大棚……秋日,走進巴州區清江鎮巾字村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處處生機勃勃。

  “土地租給他們建園區,每年除了兌現租金,我們還可以在園區打工掙錢。”環嶺村村民張柄坤所說的園區是巾字村引進的巴州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是一個融現代農業科技展示、科普教育、休閑旅游觀光、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現代休閑農業觀光體驗園。

  在秋草莓種植大棚內,顆顆草莓長勢喜人。有了智能化控制系統,草莓已經開花,有些已結出了嫩綠的果實。園區工人正在加緊鋪設體驗式采摘通道,技術員在精心呵護苗床,確保草莓順利投產。據介紹,示范園內已建成4個設施草莓種植大棚,通過采用優質草莓品種和先進種植技術,一個兩畝多的大棚可年產草莓五六千斤,不僅銷往成都、西安、重慶等地,也為客戶提供體驗式采摘和高端禮品盒配送服務。

  園區展銷孵化中心除已建成的草莓種植大棚外,還投資800萬元,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兩個農業科技展示館,是園區循環農業體系的重要區域。其中新品種展示館用于展示園區引進的最新蔬菜、花卉品種,而新栽植方式展示館則用于展示新型栽種方式。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作為巴州區“一園兩帶三基地”的重要一園,它的建設對發展現代農業起到了輻射帶動作用,同時以園區為依托,旅游觀光農業、休閑農業也得到了培育和發展。